【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截至目前,已經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用海水淡化技術提煉出了淡水。我國近年來在海水淡化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產業繁榮的同時,免不了迎來了搶先布局者。
2018年6月28日,新加坡本地的第三座海水淡化廠正式開幕。大士海水淡化廠耗資2億多元,占地3.5公頃,4月投入運作,每日淡化海水量約為11萬多立方米。
據了解,新加坡這個海水淡化廠是當地裝配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也就是說,不僅生產的飲用水能夠滿足20萬左右戶家庭的一天用水量,其制造的清潔電量也相當可觀。
由于地球水資源分布不均,且海水占比較大的緣故,如新加坡這樣將主意打到海水淡化上的國家并不少。例如南非,據央視報道,自今年3月以來多地遭遇干旱,供水不足使得重災區開普敦緊急建起了三座小型海水淡化廠。
但是也要承認的是,開普敦的臨時海水淡化廠雖然已經開始向市民供給淡水資源,其價格卻是普通自來水的5倍左右。
從中可以窺探到,如今的海水淡化成本依舊很高,這是該技術始終無法大規模普及的主要癥結所在。因此,像新加坡這樣,建立新能源海水淡化廠就成為了降低成本的其中一條路徑。
不久前舉行的青島脫鹽大會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就海水淡化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歐洲脫鹽學會秘書長巴拉班表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煉出了淡水,海水淡化產量年增長率達到了10%,產業蓬勃之態漸起。
實際上,海水淡化產業雖然依舊面臨技術難關和成本難關,但是其在水資源不足或者水污染嚴重的前提下有著無可比擬的補水優勢。實踐證明,沙特海水淡化產能占20%左右;以色列全國7成以上的飲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將近2萬個海水淡化工廠分布在世界版圖上,GWIDesalData預測,2018年,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每日1.2億噸以上。可以說,業界對于海水淡化的未來普遍持看好態度,而中國市場近年來在海水淡化領域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在脫鹽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程東紅就聲稱,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并且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機遇就在眼前。
對于此,江南水務、碧水源、巴安水務、中國能建等一批環保企業早早就搭乘上了這般列車,甚至開始了化布局。
上個月,江南水務才攜手幾大公司,簽約投資海南海水淡化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對象中還有一個國內頗為有名的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商業示范公司,緊跟“新能源+海水淡化”潮流的趨勢一覽無遺。
碧水源,水處理行業的,繼中標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后,又中標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項目。其自主研發的超濾膜(UF)+反滲透膜(RO)雙膜法工藝將應用到該項目中,這意味著未來在海水淡化相關項目上也將擁有強勁的技術優勢。
還有巴安水務,落成于哈薩克斯坦阿克套的5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正式剪裁,“走出去”的品牌影響力再升級;中國能建與沙特ACWA Power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將深入探索海水淡化領域的強強合作。
諸如此類,比比皆是。無一不在證明,背靠海水淡化發展的熱度,我國在這個領域的邁步并不算落后。而且,在環保產業如日中天的背景下,海水淡化無疑迎來了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重大機遇。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