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時事聚焦】近年來,隨著“膠片”攝影的熱潮在年輕人群體中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這種傳統的且富有儀式感的拍攝形式,富士、柯達等品牌也陸續推出了一次性膠片相機來滿足這類群體的好奇心。然而即使如此也無法掩蓋數碼相機沖擊傳統膠片的事實,膠卷漲價、停產似乎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柯達在群眾眼中也只是時代的“過客”,但你是否了解,沖擊膠片市場的數碼攝影,正是誕生在柯達手中的。
據有效信息記載,雖然索尼等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了首批民用數碼相機,但是早在1978年,柯達就已經擁有了數碼相機的技術,但是柯達或許是因為害怕數碼相機會影響自家的膠卷市場,亦或者對數碼的發展并沒有信心,久久沒有攝入數碼攝影市場,后失去原本在民用攝影市場難以撼動的地位。
顯然,從這件事情上不難看出,柯達當時是具備創新技術的,但是卻缺乏冒險精神。從歷史的足跡也可以了解到,產品技術的發展即離不開創新技術也少不了冒險精神,科學儀器也是如此。
讀到這里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討論科學儀器的發展之道,為什么要用這么大篇幅來提相機產業,事實上,對于很多的科學儀器,尤其是光學儀器那一塊,相機與他們的關系尤為密切。以蔡司為例,對于很多實驗室工作者而言,蔡司的
光譜技術、顯微技術往往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對于許多攝影愛好者來說,蔡司象征的是一種獨特的鏡頭工藝,是值得為之瘋狂的“小藍標”——而無論是從那個層面,都體現了蔡司在光學儀器設備上的強大技術,這份技術可能是鏡片的打磨工藝,也可以是獨特的鍍膜技術,還可以是精密的光學結構,但在使用者眼中都是“”的蔡司。
說到這里,我想大部分讀者應該已經意識到了很重要的一點——技術在不同領域的運用。事實上就像光學儀器和相機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許多的精密儀器,如果你深入探討其中的技術,或許就會發現,身邊有許多產品其實使用的是同樣的技術,不過是深入程度,或者精度略有縮水罷了。
其實,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這兩個字早已不是科研的代名詞。誠然,科研需要技術,技術依賴于科研才能發展,但是光有技術或者一味的只追求在科研層面的技術提升,對于發展來說都是鮮有成效的。
就像如今,許多的機構、企業的科研部門,都會時不時的提供一個全新的技術理念,但是將這項技術著手于實際運用的例子卻并不算多,其中很多理由會是礙于生產成本,或者是生產的實際樣品未能達到使用標準。自然,我們不可否認這些創新技術本身,因為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際產品來看,這項技術都是可行的,甚至很多都具備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卻很部分企業因為新技術冒險,一方面將新技術握住不放,一方面選擇繼續運用傳統技術發展新產品,于是就會出現那種明明產品外觀換了好幾代,但實際的效果卻相差無幾的儀器,而擁有的創新技術也因為自己不發展,也不讓別人發展的情況,慘遭擱置。
事實上,擱置創新技術,從成本或者收益角度考慮繼續在傳統技術基礎上穩扎穩打的生產儀器產品,這種行為固然沒有錯,但是不覺得和當年的柯達很像嗎?或許不同于相機對于百姓是非必需品,儀器是科研的重要幫手,所以固守成規也可以很好的發展,但是對于科研儀器本身來說,難道不是一種對于新技術的浪費嗎?
當然,不可否認,在這里撇開成本談論技術發展是紙上談兵,同時也不能忽視那些切實在新技術上投入精力,并努力將其運用到產品上的企業。小編僅僅是覺得,科研儀器的發展道路應該要摒棄固步自封,以冒險精神將創新技術發展起來,尋求進一步的突破。
(參考資料來源:參考消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