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糖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熱量。近些年來,不少文章報道糖對人體的危害較大,這些片面的宣傳報道致使越來越多的人“聞糖色變”。而對于減肥人士來說,糖甚至被視為“禁品”,是導致人類發(fā)胖的元兇。
在一片鋪天蓋地的對糖“討伐”聲中,我們應該做的是,冷靜下來思考糖存在的真正意義,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跟風,以偏概全。事實上,人體所需的70%左右的能量都是由糖提供的,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在生活中,糖無所不在,除了人類加工產生的蔗糖,還有水果中的天然果糖,甚至于我們賴以為生的主食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只不過糖的結構單元數目不同,被人體吸收轉化的方式也不同。看到這里,你是否還能信誓旦旦地說出“我要戒糖,完全不碰糖”之類的不切實際的言論呢?
談到糖對于人類生存的不可或缺,下面這則消息或許會讓你更進一步地了解糖對于生命的意義。11月19日,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報道,NASA和日本東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富含碳的隕石中發(fā)現了核糖和其他生物必需的糖分(阿拉伯糖和木糖)。核糖是一種五碳醛糖,是RNA的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謝所需分子的原料,對生命體構建特定蛋白質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隕石內發(fā)現了氨基酸、核堿基等其他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而糖則是發(fā)現。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的發(fā)現為太空核糖和糖向地球輸送提供了重要證據,同時也為進一步探索人類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在研究工作者們看來,隕石本就是古老的物質,在其中竟然意外地發(fā)現了核糖這種脆弱的分子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在這一重大發(fā)現中,科學儀器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了解,此次研究的科研團隊使用了
氣相色譜質譜來研究分析隕石的粉末狀樣品,該
分析儀器通過分子的質量和電荷對分子進行分類和識別,從而準確地分析出樣品中的成分含量。
事實上,從隕石樣品被送到實驗室直到研究出新的成果,這其中一系列紛繁復雜的研究過程需要運用到多種儀器設備,除了上述提及的質譜儀,還有偏光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利用這些顯微鏡可以觀察樣品的礦物組成和精細化學組成,從而判斷該樣品是否為真的隕石。此外,還有納米電子探測針,可以在納米尺度上確定礦物內部的元素組成,測定隕石的形成年代等。
上述新的發(fā)現讓我們佩服科學技術探幽入微的同時,對糖也有了新的見解。被我們普通人口誅筆伐的糖,在科學家眼中視若珍寶,那么糖是否因此能夠被“沉冤昭雪”呢?哲學上有一句話叫“存在及合理”,即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因此,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應該持辯證的態(tài)度,一味地肯定和否定得出的結論往往都是片面的。
在物質生活水平日漸豐富,肥胖率越來越高的當下,與其大張旗鼓地宣稱戒糖,不如管住嘴,邁開腿,擁抱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上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新浪博客、科技日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