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能源環境】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尤其對于老人、兒童、孕婦等弱勢群體而言,減少空氣污染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消除霧霾,重塑藍天”已成為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我國政府在實施加強監管污染企業、提高燃料排放標準、減少煤炭消耗等一系列大氣防治措施的同時,也在逐步改善國內大氣檢測分析技術創新的科研條件,力求推動我國大氣檢測技術的更新和發展。
近日,對于近地面
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觀測與污染從發生到演變再到消散這一過程的科學研究,我國科研人員又研制出了新武器——
激光雷達。據了解,這些由激光束所形成的“大氣探針”不僅可以從平原、山脈以及海上向天空發射,而且還能夠以車載、船載形式移動,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成分及其分布狀況,并直接獲取近地面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觀測數據,實現對近地面空氣污染的無盲區垂直立體探測。目前這一新技術已經在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多個區域加快了普及和應用的步伐,京津冀地區幾乎實現了全覆蓋觀測。
激光雷達技術是指通過探測激光與大氣中各種分子和
氣溶膠等介質相互作用的輻射信號來演繹大氣性質的設備,它具有快速、檢測范圍廣等特點,能夠實時準確地監測大氣環境,開展城市污染演變、區域性污染物分布、污染物傳輸等功能。
從20世紀60年代問世至今,激光雷達技術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在大氣污染、環境保護、氣象與氣候、遙感科學等領域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激光雷達波長短、單色性好、方向性強、相干擾性高和體積小,因而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探測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不僅可以對大氣成分、能見度、大氣密度、溫度和濕度等的變化進行分析,而且對城市上空污染物的擴散、沙塵暴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測。
然而,由于激光雷達是利用激光器作為發射光源,技術要求較高,因而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應用問題,比如測量精度容易受大氣的光傳輸效應的影響、不能實現全天候實時檢測、濃霧、雨、雪天氣中無法應用、波束窄,只能在較小范圍內搜索捕獲目標等。但值得相信的是,隨著應用領域和范圍的不斷擴大,激光雷達在大氣污染中的觀測技術也會得到不斷提高、發展和創新。
除激光雷達之外,近幾年針對重污染時段和重污染過程的車載走航、機載觀測地基遙感和衛星遙感觀測技術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其中衛星遙感監測能夠周期性、全覆蓋觀測地表,提供大氣污染源的空間分布及變化,可以用于灰霾、霧、氣溶膠、PM2.5、SO2、NO2、CO、CH4等大氣污染參數監測系統,實現對重點區域、城市群和全國范圍內大氣環境的實時有效檢測。
(資料來源:新華網、百度百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