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能源環境】塑料是一項失敗的發明嗎?過去的十余年里,對于塑料的評價可以說呈現出一種兩級分化的狀態,但是,客觀的來說,塑料絕不是一項失敗的發明,甚至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要承認塑料的誕生一定程度上改變的社會的發展。
但是,為什么我們現在要提倡減少塑料的使用呢嗎,這背后并非是塑料的失敗,而是塑料使用者的失敗——塑料在短時間內以各種不必要的形勢遭到了濫用。
以塑料袋為例,盡管時至今日塑料袋依舊是我們生活中提供便利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以目前塑料袋的制作工藝,以及塑料袋難以降解的性質來看,一次性塑料仍然是一項失敗的發明,、——它的便利是建立在無止境的給自然增加壓力上的。
而為了緩解塑料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各國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計劃與方針。就像我國已經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限塑令”,紐約也在去年年底開始陸續禁止聚苯乙烯制成的一次性餐具及泡沫填充物的使用。
那么,客觀的來說,塑料在我們身邊的比重有下降嗎?盡管看起來,好像周圍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有明顯的減少,但是在科學儀器的“火眼金睛”面前,現實卻是殘酷的——肉眼不可見的微塑料包圍了我們的生活。
事實上,過去的2019年是一個與微塑料的斗爭的一年,年初先后有媒體報道海洋微塑料超標的新聞,而隨著時間的推進,更有國外的研究機構提出一個研究成果——微塑料已經進入了我的食物鏈。
隨后就是一系列的治理方案,包括結合
紅外光譜與遙感技術的海洋微塑料掃描技術;結合了納米陶瓷工藝的微塑料收集技術。而這一切無疑在告訴我們,目前的禁塑、限塑不能停留在表象,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從禁塑、限塑的指標與種類著手。
其實,無論是一次性塑料袋還是泡沫飯盒,這些物品的共同點是不具備必要性。仔細想想,目前對于塑料依賴比較重,且具有一定必要性的使用場合,大多是圍繞塑料絕緣、性質穩定加以利用的;而一次性用品并不需要這些優點,甚至性質穩定在主張減少環境壓力的場合是缺點。
而針對微塑料來說,禁塑舉措則需要進一步加強。就過去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居民的環保意識還停留在減少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但是卻鮮少有人重視到日用品中的塑料微粒使用,例如隱形眼鏡和防曬霜。
而這些恰恰又是居民日常很難自檢的環節,小編以為,有關機構可以在質檢的時候適當的將微塑料使用情況加入檢測指標中,借助
氣質聯用儀、紅外
光譜等科研儀器,對產品中微塑料比重加以界定,并適當的作出限制。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參考消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