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該劇是國內首部聚焦環保
司法題材的電視劇,講述的是長江流域環境保護司法實踐的精彩案例,掃黑除惡、打擊污染犯罪、維護環境生態、探索司法改革、捍衛公眾權益。雖然沒有原型,但是影片中所反映出的社會各界人士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堅持、勇敢和堅定,卻是真實存在并且少有人了解的。
從基層環保試點法庭到“跨區域、全流域”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展示了環保司法改革之路的艱辛。時評,《江河之上》用山河之美、法治之善、時代之光,為大眾揭開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時空屏障。
當環保也有了自己的影視劇,綠色低碳宣傳的廣角鏡頭拉向了一線,對準了“平凡”和“不平凡”的人與故事。很親民的表達方式,很震撼的寫實場景,同時也要震懾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目前,我國環境司法體制正在不斷完善。最高法發布的《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22)》中明確,2022年,全國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數量同比增長12.89%,在系統性、專業性領域更進一步,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深化“能動”檢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共計發布司法文件8件,共計發布指導性案例3批15個、典型案例15批144個,涉及公益訴訟、自然資源利用、流域司法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濕地保護等領域。
此外,2022年,專門環境訴訟制度專業化能力再上新臺階,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準確適用民法典“綠色條款”,進一步優化訴訟結構,完善公益訴訟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報告表示,中國司法機關必將更好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3年,最高法和最高檢察院聯合修改了《環境犯罪司法解釋》,對刑法增加的七年以上法定刑的適用情形作了詳細規定。環評、監測兩年造假三次即入刑,碳排放檢測數據和報告造假入刑,監測數據或系統參數造假即入刑,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三次超標排污即入刑,非緊急情況下開啟大氣應急排放通道入刑,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入刑,無排污許可證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從重處罰,同時新增犯罪情節輕微的可免予刑罰。
有高度,有專業度,也有溫度,我國環境執法的水平穩步提升。今年兩會也有不少代表圍繞這個方面發聲,如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2023年,我們將打擊碳排放領域弄虛作假納入年度專項執法計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晏波——2023年,上海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281件,累計處罰金額10707萬元;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2023以來,累計有效督辦企業688家,整改605家,處罰83家(超標預警督辦)......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訴訟制度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也非常緊密,并且作為生態環境執法的有效輔助路徑承擔著重任。今年兩會就有人大代表表示,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在政治保障、實踐積累、規范參考等方面都已成熟,建議加快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進程。
站在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提出十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也有人大代表建議,加快推動檢察公益訴訟法制定工作,明確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的職能定位,增強檢察機關調查權及保障措施,明確與其他訴訟主體關系和相關訴訟機制的銜接。
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力量不斷增強,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成效被所有人看在眼中,然而環保人做得比我們看到的更多。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環保故事,讓低碳生活漸入人心,讓美麗中國和美麗鄉村走進現實,你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環境違法行為呢,來評論區一起交流吧。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