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8月1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亞偉表示,我國氣象監測預報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點地區氣象觀測站間距接近8公里;天氣雷達數量達到546部,全國天氣雷達距地1公里高度覆蓋率達到43.6%。
氣象監測作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而準確及時的氣象監測,能夠提前預警和防范氣象災害,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氣象監測儀器作為氣象觀測的基礎工具,通過實時監測大氣環境中的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等關鍵參數,為氣象預報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持。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直接影響到氣象預報的精度和提前量,對于防災減災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王亞偉介紹,中國氣象局新建3個浮標站和218個漂流浮標儀,依托天氣雷達、地基垂直遙感系統和北斗探空等新裝備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開展強對流、臺風等協同觀測,完成10個新建大氣本底站和128個北斗探空系統建設;智能網格預報向三維、全球拓展,預報準確率平均提高4.6%。
此外,中國氣象局還積極推動智能網格預報向三維、全球拓展,預報準確率平均提高4.6%。全國強對流預警信號指導產品空間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中短期氣象災害風險預估全面業務化。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國氣象預報更加精準、更加及時,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發布會上,王亞偉司長還介紹了中國氣象局在與其他部門的互動聯動方面取得的進展。入汛以來,中國氣象局與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農業農村等防汛重點部門聯合發布氣象風險預警7300余條,較去年同期提升60%。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整體效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氣象監測儀器正朝著高精度、高自動化、高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些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應用的不斷涌現,氣象監測儀器將在氣象事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