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食品檢測】導讀:2022年9月2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上全票通過,并確定將于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新法案中規定,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遵循實行源頭治理、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范圍、內容,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作為國家強制執行標準嚴格實施。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堅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吃既是居民生活的平凡小事,也是民生建設的重要大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有關部門奮斗的目標,而在飲食安全這快,農產品安全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領域。
一方面,農產品是來源于種植業、
林業、畜牧業、漁業的初級產品,它涉及的產品內容復雜,但其中巨大部分產品又和居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主要渠道是農貿市場,這也就導致了這類產品在市場監管以及進行抽檢、溯源工作時,難度會更高。因此農產品安全既是事關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的大事,也是一件難事。
事實上,我國早在2006年就針對農產品安全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并且盡管農產品安全是一件難事,但是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合格率依舊可以維持在97%以上,這也足以見得我國對于農產品的重視程度。而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目的自然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完善農產品乃至食品市場的安全。
縱觀近幾年涉及到農產品安全的相關事故及后續處理會發現,盡管總體品質有所保障,但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重
金屬超標、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問題卻依舊存在。并且考慮到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其中部分內容和如今的農產品市場契合度已經不高,操作性、實施難度變大,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開始慢慢浮現,甚至違法成本太低開始成為不法分子鉆空子的點,也提醒著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繼續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而從實際實施的角度來說,如何利用好現有的工具與技術來完善“最嚴格的監管”這一目標自然是關鍵。具體到細節上,
光譜技術的發展有利于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情況的檢測,氣質聯用儀則可以有效的判斷農產品的農藥、獸藥等化學物質殘留,此外各類定性定量分析技術也可以明確農產品的品質情況。在此基礎上,活用快檢儀器加強市場監管,靈活部署物聯網檢測環境輔助農產品溯源,則是現代市場監督中逐漸出現的全新手段。此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攜送檢、自檢途徑也有利于群眾對農產品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總而言之,在現有技術以及全新法規的監督下,農產品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障是值得期待的。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